初冬时节,祁连山下的张掖市高台县依旧生机盎然。南华镇智号村的温室大棚里,刚采收的“小青仔”经过精选打包,正通过冷链物流奔赴上海高端市场;巷道镇东联村的荚豆田里,饱满的豆荚挂满枝头,种植户忙着采收装箱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从戈壁绿洲到东南沿海,从特色品种到品牌盛宴,高台县立足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禀赋,以“做大基地、做精产品、做长链条、做优品牌”为抓手,让蔬菜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“绿色引擎”,奏响了富民强县的动人乐章。

图为高台县温室大棚内的蔬菜育苗(高台县委宣传部供图)
布局优化筑基 规模效益双升
高台县坚持“区域化布局、规模化种植、标准化生产、品牌化销售”方向,通过政策扶持、典型带动、主体培育等举措,构建起“园区引领、两翼带动、区域协同”的产业格局。作为全国农业(蔬菜)标准化示范县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,该县蔬菜种植规模持续扩大,2024年种植面积达22.5万亩,总产量90.4万吨,全产业链产值23亿元;2025年再攀新高,预计种植面积稳定在22.5万亩,总产量91万吨,全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25亿元。
如今的高台,设施蔬菜与露地蔬菜协同发展,特色基地星罗棋布。全县已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绿色供港蔬菜、辣椒标准化种植等特色基地11个,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供应基地1.17万亩,设施农业总面积达3.2万亩。从新疆、内蒙到浙江、广东,高台蔬菜凭借优良品质远销全国各地,“北菜南销”的通道越走越宽。
科技赋能提质 特色品种出彩
走进高台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,智能化育苗大棚里绿意盎然,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实时监测着温光水肥,各类先进装备忙碌作业。该县深化农科教、产学研协作,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、水肥一体化、机械移栽等关键技术,2025年上半年新引入辣椒、西瓜、叶菜等新品种85个,为产业注入持续动能。
科技加持下,特色品种成为高台蔬菜的“加分项”。智号村培育的“小青仔”,在高原独特气候滋养下形成甘甜细腻的品质,110棚蔬菜四天内采收完毕,畅销上海高端市场;巷道镇东联村试种的荚豆,生长周期仅两个月,每公斤售价达5-6元,让种植户朱兴林初次尝试便喜获丰收。此外,南华镇引进的优质大黄姜亩产可达六七千斤,西葫芦、小油菜等品种轮番上市,实现了“四季有菜、季季增收”。
链长制强链 农企农户共赢
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+订单”的发展模式,让高台蔬菜产业形成强大聚合效应。该县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,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25家、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主体73个、蔬菜专业合作社140家,350多名蔬菜经纪人活跃在产销一线。加工物流园区内,9家入驻企业年销售收入超6亿元,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8%;27家保鲜库企业总库容30.49万立方米,6.09万吨的静态储存能力让蔬菜“错峰上市”更具优势。
利益联结机制的不断完善,让农民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受益者。南华镇智号村通过合作社统筹,让农户的温室蔬菜直通南方市场;太安村对接供港蔬菜企业,定向种植的香菜每棚收入可达5万元;辣椒产业形成“两区一带”格局,6万亩种植面积带动2万户农户年均增收900元以上,3万余农户通过蔬菜产业实现稳定增收。
品牌引领增值 口碑享誉市场
从“好产品”到“好品牌”,高台蔬菜始终坚守品质底线。“高台黑番茄”“高台辣椒干”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,其中“高台辣椒干”更是拿下地理证明商标“双认证”,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目录。截至2024年,全县累计认证“三品一标”农产品79个,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、省级著名商标8个,12个企业商标品牌入选“甘味”农产品名录。
2025年,高台县持续强化品牌建设,建成1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,蔬菜监测综合合格率保持在98%以上,计划新增3个有机农产品认证。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稳步拓展、质量追溯体系的不断完善,让高台蔬菜在市场上赢得广泛认可,从“河西粮仓”到“蔬菜之乡”,祁连山下的这片沃土正以蔬菜为媒,书写着产业兴旺、农民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答卷。